关于业务系统数据化的思考
一个发券系统为例,该怎么发券。用 5W1H 分析法尝试提问:
- Why 理由:为什么发券,为了获益。比如激活沉睡用户来消费,比如无脑群发拉一波流量,用户来了就是赚了。为什么用这个系统发券,因为这个系统能问答如下的问题。
- What 物品:优惠券,应该发放什么类型的优惠券。
- When 时间: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发放优惠券。
- Where 地点:应该往哪个渠道发放优惠券。
- Who 人物:应该向什么样的人群发放优惠券。
这些问题,需要软件用数据(统计数据)来回答,而不是靠参差不齐的运营人员主观臆断。
数据模型该怎么设计,先分析出这些问题中的实体是什么。
实体与实体画像
以实体为中心,及与其他实体的交互,构建实体的画像。实体之间互相接触,实体A产生关于实体B的画像(标签),比如用户画像有时间相关的标签。
优惠券、物品
构建物品画像。
一张优惠券的画像,相当于评定优惠券发放效果好坏的结论报告。
时间点
构建时间画像。
渠道
构建渠道画像。相当于评定发放渠道的效果好坏的结论报告。
用户属性
性别比例、城市分布。
用户
构建用户画像。
基础属性
比如微信授权给到的信息,性别、城市等。
物品属性
比如优惠券领取率,优惠券的核销率、优惠券类型偏好。
渠道属性
渠道偏好。
时间属性
各领取时间段统计、领取时间段偏好、核销时间段偏好。
开发画像
T + 1 统计即可,统计数据对差一天的数据并不敏感。
按照用户画像的常用套路:
- 定义标签元数据。
- 竖表的方式开发新标签,新标签的开发通过增加开发者水平扩展。
- 根据标签元数据,将竖表转为横表。
- 加快多维度查询速度,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加速。
使用画像
基于标签元数据和每日生成的画像数据,可以,
精准投放
使用用户画像圈定人群。人群画像有时间偏好,选择发放时间,有渠道偏好,选择发放渠道,有优惠券偏好,选择优惠券类型。
或者换个方式,先选发放时间,根据时间画像,得知性别分布等,再筛选人群。
BI 可视化
各实体的可视化,各维度可筛选条件。
实体画像是用户画像的抽象,前端开发基于这种抽象开发,可适配不断新增的实体,减少重复劳动,免开发。
这就像一份知识库,作为运营人员的学习材料。比如时间的 BI 可视化,运营人员可学习到 xxx 时间段,是领取率最高的。
小结
一个发券系统,如何有别于其他产品。
- 充分收集和保留数据。
- 利用数据。使用统计数据,就能让产品很不同。
- 去发掘新的实体,丰富画像。
- 如果可以,在数据基础上加入机器学习模型。
未完待续。
Last modified on 2020-07-24